1. 首页 > 财经快讯

预制菜概念股龙头有哪些(2023年预制菜“热点”路径分析)

2021年以来,预制菜一直成为“热点”,我经常接受记者采访,以下是我的一段采访。

 

1、预制菜业务目前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为何预制菜目前“叫好不叫座”?虽然前景广阔,但预制菜业务的企业却始终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教授:

什么是预制菜

——预制菜是指将菜肴需要的菜品和配料预先包装、加工好,消费者在购买之后只需要经过简单烹调,或者直接开封之后即可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预制菜根据深加工程度和食用方便性,可分为即食菜品、即热菜品、即烹菜品、即配菜品。

2022年我国预制菜发展现状

——2022年,我国预制菜达到高潮,全国预制菜企业达到家7.59万家,其中深圳超过2000家 ,可以从新概念、兴起、政府和行业协会推动、大量标准、追捧基金、餐企转型、园区建设等10多个方面总结。3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广东预制菜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简称为“广东预制菜10条”。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大家可以看到,2022年的预制菜发展在2019-2021年的基础上,超过4000亿元的规模,达到4150亿元。

当前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结构

——从区域空间发展来看,我国预制菜呈现广东、四川、山东、重庆、北京、河北、福建等等区域的发展格局。

——从企业的构成来看,有7.59万家预制菜企业,主要可以分为:(1)以电商为代表的新零售企业;(2)传统餐饮企业;(3)食品加工企业;(4)家电企业。

——从经济成份来来看,有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以及外资企业,纷纷加入预制菜赛道,开展预制菜竞争。

——预制菜是一个未来发展具有10000亿元级的市场,但是在当前只具有4000-5000亿的市场规模,因此,由于市场与现实市场存在时滞,就会出现巨大反差。但是也不能够用“水深火热”来形容。

——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披露,2022年呈现大热的预制菜行业半年业绩披露拉开帷幕。截至2022年上半年来看,海欣食品、金龙鱼、大湖股份、双汇发展、湘佳股份5家公司已披露半年报,海欣食品、湘佳股份两家实现扭亏,大湖股份出现亏损,金龙鱼业绩下滑,双汇股份业绩微增。

而从此前业绩预告可以看到,36家预制菜概念股中,20家披露业绩预告,真正业绩预增的只有得利斯1家,其余3家预减、3家首亏、4家增亏;4家减亏、5家扭亏。

2、2021年初开始预制菜概念大火,随后热度下降低位徘徊。从半年行业业绩来看,概念股中业绩甚好者寥寥无几,当然现在预制菜行业还在形成中,对于各股的业绩提升作用也在逐步发挥,那么请问,对于预制菜行业今年以来的整体发展表现,有怎样的点评?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教授:

2021年以来预制菜火爆是一个事实,但是,能否赚钱是又一个事情,2022年7月30日,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发布《2022中国半年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分析,预制菜是一个重要热点,并且我提出了“警示”:已经出现泡沫,存在重复建设、趋同投资的同质化现象。实践证明,过度竞争背景下必然会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在许多地方已经出现这种情况。预计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在4000-5000亿元,从长期来看,是10000亿元规模。

3、2022年预制菜销量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对于相关个股的业绩发展拉动作用也有参差表现,请问预制菜业务的发展潜力如何?会给相关个股的业务结构带来怎样的影响?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教授:

预制菜是我国消费升级的表现,是我国生鲜农产品发展方向,许多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利益链、技术链、生态链已经探索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但是,对于不同的农产品、企业需要探索特有的发展路径、模式、业态、场景、形式,并且需要探索链主发展、链员发展,这样,才能够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潜力的发掘和市场空间的拓展。

4、行业预判预制菜行业长期来看,发展前景比较好,预测未来六到七年,我国预制菜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餐饮市场。请问对于目前预制菜行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制约?短期来看,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近景如何?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教授:

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重复建设、趋同投资的同质化,导致过度竞争没有市场;二是没把握预制菜的特征,探索预制菜特有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场景创新、形式创新、渠道开拓等;三是传统跟风、造市、搞花架子等问题明显;四是粗放式发展,搞一个活动耗费6000多万元,不会有好的效果;五是缺乏“链式发展”的合作理念,缺乏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新文化。

5、疫情催生宅经济,也让预制菜行业渐火,虽然疫情散点暴发问题或仍将持续,但请问如何判断今后疫情对预制菜行业的影响?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教授:

疫情将呈现常态化的特征,是指它不会随意地消失,而将会不断地变化出现、在时间空间上表现、经常性不确定风险,因此,加快预制菜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探索在疫情背景下“不停运营工作法”,探索多种“不接触交易、不接触支付、不接触物配、不接触服务”,从而保证线上线下不断链地运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