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广播、楼宇广告、手机等渠道看到有关教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广告,通常是这样的描述:“10元带你实现财务自由”、“理财跟我学 零基础入门”、“工资之外,3年赚了100万:比穷更可怕的,是穷人思维”等。
恍惚间让我觉得原本实现财务自由这个很多人的终极目标好像很容易就可以实现。
然后,我就想到了郭德纲说过的一个段子,他说在家里看着500块钱你乐不出来,你要是乐出来了,这病500块钱治不好。
套用到理财这件事应该这么说,真正懂理财会理财的人不会相信10块钱就能够帮他实现财务自由,相信10块钱能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智商可能也不赶趟儿。
但是现实中,总有人眼巴巴地盯着自己每月屈指可数的工资犯愁,怎么才能在后面多加几个零?花十几块或者几十块去试一试,说不定就能财务自由了呢?
所以,市面上各种财商教育机构的理财广告狂轰滥炸。
和教育培训行业的套路一样,这些机构最擅长的是制造焦虑。当然,某种程度上,这种焦虑也不能说是制造出来的,希望实现财富自由是大部分人的愿望甚至毕生追求。这些广告只是告诉你,不用担心,我可以帮助你达到目标,你看,XXX就通过学习理财知识实现了逆风翻盘,成为了妥妥的人生赢家。
话说回来,理财课程的火爆还有一个背景,即人们可选择的投资标的并不是很多。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条件下,保本理财大势已去,而股市、基金市场表现也不太稳定。
财商教育机构微淼商学院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发展白皮书》也显示,投资市场对新进入者并不友好,2020年,60.8%的新入市者蒙受理财损失,38.2%的新散户亏损在5%以内,亏损在15%以上的则有4.2%。
高收益就要冒高风险,这是常识,投资江湖对零基础的人来说更是凶险。理财小白急需给自己“充电”,最好是以免费或者极低的成本。
据了解,参加这种理财课程的大部分都是家庭主妇、学生等群体,他们大多没有固定的收入,自己也不富裕,对于投资产品也不熟悉。
对这样的“小白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普及理财知识、提升理财能力、防止遭受金融诈骗。最初交纳的10元、1元或者免费的理财课、体验课等也就是介绍个大体概念而已。
要想实现财富自由,下一步的入门课、基础课、进阶课等一连串规定动作,每晋级一步,水平提高多少说不好,钱多赚了多少也没定数,但交的费用肯定是越来越多。有的机构还会鼓励学员办理会员,价格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一位参加了某课程的两个孩子的妈妈和我说,“我现在是付费会员了,老师经常会给我截图其他学员的成绩,比如一个月就赚回来几个月的学费,再加上一些鸡汤的话,时间长了,我都懒得看,一看就知道是套路。”
从今年2月花费12元进入某课程至今,一共投入近5万元,“也有老师介绍一些产品的,赚到的还不如我教的学费多,会员到年底结束,我也再不上了。”
她说,群里总会有各种水军,各种忽悠,“我不否认的确交给了我一些投资的逻辑和最基础的知识,但是其他的真没什么。”
几个月下来,这位宝妈悟出的道理是,“12元的入门费不能帮你实现财务自由,3万元的会员费也不能,教你怎么赚钱的都是想先赚你的钱。”一针见血。
但是,这就像围城一样,学过的人再也不想学,门外依旧有很多人在跃跃欲试。而财商教育行业在背后野蛮生长。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财商教育领域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三无”,即无门槛、无资质、无监管。
今年3月,我国首份《理财在线培训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开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对理财在线培训服务的基本要求、课程设计、营销活动、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进行一系列规范。
在小编看来,监管当然是不能缺位的,但是如果投资者自己不努力,都希望通过监管部门得到保护,那监管部门不得“累死”?
真有心投资理财,自己多买几本书看看,有闲钱的情况下可以稍加尝试。如果没有专业知识,还想实现财务自由,尤其是通过这种所谓的财商课,那就真的有些异想天开了。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救世主,低价的财商课程不是,监管机构也不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